2014年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14-12-25

加强内涵建设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bat365官方网站2014年教学工作总结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志们:


    值此2015年新年即将来临,“十二五”规划即将结束之际,我院教学工作会议今天隆重开幕了。这是我院升本五年以来,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推进学院工作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院教学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总结一年以来我院教学工作的经验,充分认识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新形势,针对我院实际,努力推进专业和课程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近年来教学工作的回顾与总结
    一年来,在教学工作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专业综合改革为引领,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1.启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建设是培育一所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策略。因此能否建设一批理念先进、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的专业,决定着我院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学院启动了法学、摄影、小教英语三个专业的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院为此专门投入改革建设经费15万元。综合改革专业将在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式、考核评价方式、教学管理综合改革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得到有力的推进,人才培养水平将得到整体提升,以此辐射和带动我院其它专业的改革和建设。
    2.完成201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我院2011年修订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经过四年的实践检验。四年来,高校人才培养的形势发生了改变、新建本科院校面临转型发展,我们的教学对象有了很大差异,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的寻求符合我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思路、新举措。依据专业特点和行业产业发展趋势,我们认真总结了本科四年的教学经验、经过五次大的论证和讨论,完成了28个本科专业,35个招生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已经在2014级学生中全面实施。201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更具科学合理,课程体系得到优化。充分体现了减学时、增选修、强实践、稳学分的总体规划:文科类专业总学时从3400学时降到2600学时、理科类专业由3600学时降到2800学时、艺体外专业由3700学时降到3100学时;全院任意性选修课由原来的308门增加至392门;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内容也是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特点:实践教学比例由原来的15%左右,增加至35%左右;理论课实践环节平均达到了25%左右,师范类专业见习和实习达到了16周;艺术类专业必修实践教学课时达到了25周;实验课程根据专业特点分散在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程平台中设置。除了理论课附设的验证性实验外,理工科各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大于80%,应用型文科各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践课程占实践课程总数的比例大于50%。
    3.顺利完成了新专业合格评估和学位授予评估工作。学院通过组织专家审阅新专业自评报告、听取汇报、查看评估支撑材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2012年升本的学前教育、行政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新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五个专业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于2014年5月迎接了教育厅专家组的审核评估,并顺利通过,获得了五个专业的学士学位授予权。通过评估,总结了办学经验、查找到了不足,凝炼了特色,进一步规范了办学行为,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提高了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4.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工作。深化校企、校校联合培养模式,开展开放动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工作。校企合作云计算等3个专业今年招生175人,在校生共计320人。学院与企业在师资培养、学生实践实训、实践条件等方面有了深度融合。有8人次教师赴北京参加了企业方培训,企业方投入53.66  万元(云计算30.7万元、美术设计类22.96万元)的设备用于学生实践教学,全年大型学生实践活动6次,有力的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与中央民族大学的联合培养工作进入关键期。本年度继续选送36名学生赴中央民族大学学习深造;7名骨干教师进行访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务管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法学五个专业就人才培养方案等工作与中央民大进行了对接。
    学院积极鼓励各专业开展实践技能竞赛,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下发了《bat365官方网站创新创业学分管理规定》,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体系和管理运行机制,以强化专业核心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我院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在第九届内蒙古自治区“中兴通讯杯”ACM/ICPC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中获得本科组二等奖;在“Oracle(甲骨文)”杯ACM-ICPC中国•东北地区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获得优秀奖;在全区“高教社”杯英语口语赛暨第十届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内蒙古赛区复赛中,获得英语专业组一等奖3项,最佳辩手奖1项,最佳口才奖1项;在全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演讲比赛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男子足球队在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中夺得第五名,在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北区)决赛中夺得亚军;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运动会(高校组)比赛中夺得男子足球第一名、健美操第三名、田径队获1金、1银、5铜的好成绩;在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大学生《哈日靶》比赛中获团体冠军,第一名1项、第二名2项。
    2014届毕业生中有8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占毕业生数的1.1%。
    学院教育教学成果逐年提升,说明我们狠抓教学规范,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和路径是正确的,我们将会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走出一条适合我院实际的质量提升之路。
    5.学院蒙古文教材基金资助项目进展顺利。经学院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学院蒙古文教材基金项目资助教材已有五本正式出版使用。分别是天峰老师主编的《应用词汇与修辞学》、套格敦白乙拉等老师主编的《实用蒙古语语法》、赛音巴雅尔等老师主编的《内蒙古资源与环境》、包照日格图等老师主编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论》、吴宝山等老师主编的《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
    (二)启动课程改革,加强课程建设
    1.启动公共基础课改革试点工作。为了进一步强化公共基础课程在学生专业发展及个性养成中的作用,明确其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与专业课程之间关系,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打造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学院启动了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为保证改革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以立项方式进行改革,学院共投入3万元,对马列系列课程、公共计算机、大学蒙语文、大学汉语文、大学外语、公共体育六门公共课程启动了教学改革工作。各相关系部认真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根据《素质教育纲要》的要求,在调整课程结构、设计课程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2.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精品课程作为“质量工程”中的六大工程之一,成为大范围推进高校课程建设,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的重要途径。我院自开展“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以来,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有环境系的李福全老师主讲的《有机化学》课程获批自治区精品课程项目,使我院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数达到6个。
    3.积极开展院级公开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年开展院级公开课两次,进一步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青年教师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不断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风学风建设
    学院不断加强教学管理,从制度建设上规范教学行为。今年,对教学管理文件进行了适时修订、整合与完善,修订和制定了包括教务、考务、学籍管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等文件十几种,促进了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强化日常管理,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务部门与督导组以及相关部门加强了常规的教学督导与检查,加大了对课堂教学、教案、作业批改和毕业设计指导等教学环节的抽查力度。各系部也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过程,维护教学秩序,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院通过严格的学籍审查,对各专业1020名学籍不合格的学生进行了清理,有效地促进了学风建设。
    在期末工作环节,继续严格执行我院各项考试管理制度,启动院领导巡视制度,各系部也积极参与,加强督查,全院上下形成合力,期末考试质量和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严肃考风考纪、教考分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继续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学院克服困难,继续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改善了教学环境。全年新增教室21间,其中多媒体教室10间;投入40余万元完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云计算方向的二期实验室建设工作;全年多媒体维修278次;对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试卷保密室进行了必要的改建,通过了保密局验收,获得了保密室合格证书。
    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继续加大实习实践经费的投入,足额划拨实习实践经费,保证了师范类专业集中实习、保障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效开展。全年有13次、777名学生集中实习、实习经费21.6万元,比2013提高了40个百分点;有16次、1279名学生外出实践,共用经费15.1万元,比2013年提高了143个百分点。实习实践经费的保障,提高了师生的积极性、实践活动效果明显提高,实践教学呈规范化、多元化发展趋势,有力的推动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全年有1306名学生参加了普通话测试,普通话报名考试人数比2013年增加了170名,过关率77.1%;63名学生参加了标准音测试,过关率87.3%。
    (五)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
    对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建立科学完善、运行高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规范教学行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一年来,我们坚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日常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坚持评估育人、促进教学的规范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这项重点工作不放松。截止目前,我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四大系统架构已初步完成。约束系统中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检查、听课制度、督导制度、评教制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工作已全面开展;激励系统的评选优秀授课教师、精品课程、教学名师(新秀)、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等如期开;评估系统的系级教学工作评估、教研室评估、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试卷质量检查等展基本建全;反馈系统的座谈会制度、教学例会制度等规范有序。
    2014年,在全院范围内主要做了五项大检查、两项大评估。即:两次期中教学检查、教案检查、试卷检查、考试检查和本科专业建设与评估、年度系级教学管理工作评估。学院积极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方针,教务处和各系部以评估指标体系为依据,周密计划,精心组织,真抓实干,深入有效地开展了大量基础性建设工作。通过检查和评估的过程,各系部明确了努力方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进一步确立,教职工质量意识和改革意识得以增强,对本科人才培养的认识逐步提高,为迎接教育部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如期举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和院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工作。全院40岁以下青年教师全部参加了大赛,蒙古语授课教师比例达48.6%,比2013年提高34个百分点。经过各系的初赛选拔,有38名教师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决赛,共有26名教师获奖。青年教师课堂技能大赛加快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院级教学成果奖共申报了34个项目,比去年多了18项。为保证大赛的公平、公正,院级教学成果奖全部聘请院外本科院校的专家进行了评审。
    (六)招生和毕业生工作如期完成
    按照自治区教育招生委员会2014年招生工作的统一部署,如期完成了招生工作。本专科招生计划2600人,实际招生2369人,比计划少招231人,完成了总计划的94%。其中本科实际招生1513人,招生率达104%;专科实际招生788人,招生率80%。受蒙语授课考生生源情况的影响,202个专科计划未完成。新生报到率达到98%。目前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67%。
    2014年毕业生总数1875人,实际毕业1564人,其中本科毕业632人(汉授173人、蒙授459人),专科毕业932人(汉授304人、蒙授628人),毕业率为84%。2014年本科生退学43人、专科生退学59人,退学合计102人,退学率为1.2%。
    一年来,经过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我院办学条件日趋完善,教学管理日益规范,取得了一些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成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日益增大,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步入了规范发展的快车道。
    二、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院的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
    (一)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亟待更新。对照本科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新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育人观念、教学方法还没有完全与本科教育相适应,在思想与观念层面上,还没有完全实现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实质性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与先进的办学理念之间发生的碰撞与冲突,影响了学院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力度,制约了学院的快速发展。
    (二)规模与效益、结构与质量矛盾突出。受学院办学空间的制约,学院办学规模不大,经费严重短缺,加之长期投入不足,教学资源紧缺,办学效益不高,教学改革受到很大的限制,学院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历史原因,学科专业数量少,以社科类老专业为主,理工类、应用型专业太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将是一项长期的永恒的任务。作为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在教学水平、生源质量、学风等方面与其它高校相比,还存在相当的差距,还有待大幅度提高和根本改变。学风、教风问题已成为当前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严抓教风、学风,是我院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
    师资队伍建设中,部分专业教师严重短缺,生师比严重不合理情况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实验实践教学质量亟待加强。实验室管理体制还不适应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实验人员的缺乏阻碍了实验课程的有效开设。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成为两张皮。一方面需加大力度建设好与实践教学相适应、成系统、能提供全方位支持的实训实习基地;另一方面,又存在现有的实训实习基地以及设备利用率不高、效率低下的情况。
    (五)本科质量工程建设力度不够。本科质量工作成为学院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存在建设力度不够、积极性不高、目标不明确、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力度不够、标志性成果少等问题;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中有成效的教学研究成果较少;参与教改项目的教师不普遍,整体研究氛围与研究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三、下一步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思想解放是先导,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摒弃专科教育中不重视学科建设、不重视科学研究的思想观念,确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思想观念,全面促进教学工作。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是学院的根本任务、教学质量是学院生命线的观念,以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我院教学工作,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二)内涵发展,科学发展。我院是一所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历史欠账过多,办学条件、办学规模还严重制约着规模、效益、结构、质量的协调发展。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和趋势,同时也是我院奋斗的目标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全面发展、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将是我院今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三)提高质量,持之以恒。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重要讲话中明确要求:“全国高等院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培养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才,是高校永恒的主题。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院长期的任务和目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是提高学院为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而且也是提升学院在高等教育竞争的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老师们,人才培养是学院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院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艰苦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每一位教职员工和每一个学生。全体教职员工都要为教学提供优质服务和有力保障。我们相信只要全院上下形成合力,通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奋斗,紧紧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工作,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建设合格民族本科学校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二○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