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
    传承丨奋斗不止,幸福就不断
    时间:2023年11月10日 08:07 点击:8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朱彦夫,“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制图:李芸)

    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上百次战斗,3次立功,10次负伤;退伍后,用25年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失去双脚双手左眼,用嘴咬笔,写下33万字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他就是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朱彦夫。“人活着,就得奋斗;奋斗着,就是幸福;奋斗不止,幸福就不断”,朱彦夫用他的极限人生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从烽火硝烟中走来,做不屈的战士。朱彦夫14岁毅然参军,1949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的战场上,磨练了百折不挠、顽强不屈的坚强意志。1950年,朱彦夫参加了长津湖战役,在坚守250高地的战斗中,朱彦夫遍体鳞伤,其凭借惊人的毅力,一寸一寸地爬行了3000多米。后续部队发现他时,肠子流出体外,左眼球被击穿,四肢冻成了冰块,成了一位“冰雕战士”。由于伤势严重,朱彦夫失去了双手、双脚和左眼,右眼视力仅有0.3,体重不足30公斤,“身高”仅有1.32米。在战场上,朱彦夫面对强大的敌人,从不屈服,在康复过程中,他更不甘做一个“肉轱辘”,用强大的意志力努力学习生活自理。残臂刚夹起勺子,勺子就掉了,用嘴衔起勺子,又把碗碰翻了……一个动作要反复练上几十次、上百次,每吃完一顿饭,他都累得筋疲力尽。“坚强地活着,做一个有用的人”,依靠顽强的意志,朱彦夫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历经几年的磨难、锻炼,他又一次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一个无手无脚、没有左眼的一级伤残军人再次站了起来,实现了生活基本自理。
    永远和老百姓连在一起,作乡村致富的带头人。朱彦夫出身农家,一直挂念自己出生的小山村,那里是出了名的穷村。“作为党员,对群众的疾苦不解决、不同情、不理会,这是一种耻辱、一种丑陋、一种过失”,带着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朱彦夫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回到张家泉村,扛起带领乡里乡亲过上好日子的重担。村里山穷地薄,他就带着群众造梯田;缺少水源,他就领着群众打井、修建水渠。他拖着17斤重的假肢,走遍了村里的每一座山头,每一条山沟,羊肠小道崎岖坎坷,布满了碎石块,他常被绊倒摔得皮开肉绽,头破血流。对此,朱彦夫总是说:“我用这半块躯干,不管是滚,不管是爬,都要尽上我的职责。”朱彦夫没有脚,却把根扎在群众的心里,在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20多年里,张家泉村填平了3条深沟,新增粮田200多亩,先后打出9口水井和3眼大口井,修了1500米水渠,建起苹果园、花椒园、桑树园等等,原来贫穷的小山村成了致富模范村。
    信念不倒,精神不垮。1982年,患肝炎的朱彦夫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退下来,回想起牺牲战友的嘱托,他又有了新目标,要把战友们的英勇奋战写成书。他认为,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作为共产党人,必须要告诉后人,世界上还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还有很多安身立命的道理,一定要把那段历史写下来。以嘴衔笔、残肢抱笔、用铁圈套笔,写字对于朱彦夫而言,与打井整田一样艰难;翻书、翻字典同样不便,他就用嘴唇、舌头翻页。每天只能写几百个字,写了整整7年,反复修改了7遍,翻烂了4本字典,完成了著作《极限人生》,此后又写下《男儿无悔》。朱彦夫不仅记录战友的信念、精神,更是用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谱写了一曲绚丽的生命之歌。
    “一个共产党员,只要还有生命,就能有作为。”无论枪杆子、锄杆子还是笔杆子,历经百般磨难,朱彦夫从未向命运低头,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不畏艰险、锐意进取、勇往直前的担当精神。我们要以先进模范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接续奋斗,谱写新篇章。(赵震)

  • 内蒙古自治区 bat365官方网站 纪委办公室(监察专员办公室) ? 版权所有
  •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通道北路56号  邮编:010051
  • 蒙ICP备05000414号
  • 技术支持:CJ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