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365官方网站>团委

联系我们

  • 13800138000
  • info@dtcms.net
  •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通道北路56号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关于我团 >> 规章制度 >> 正文

    bat365官方网站“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办法

    2016年11月04日 19:49 次浏览

       为贯彻落实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精神,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坚定他们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引导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院就全面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学生,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思路

      结合学院实际,以大学生骨干为培养对象,以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以党校、团校为主要阵地,形成学院、系部两级培养工作格局,着力构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体系。

      三、组织机构

      学院成立“青马工程”工作领导组,负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领导与协调,学院分管共青团工作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处、教务处、团委、马列教研部等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团委,具体负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

      各系部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组长由学院党总支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各系部团总支书记担任,具体负责本系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

      四、培养对象

      “青马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是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优秀青年学生。大学生骨干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学生社团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骨干;共青团干部主要指各级团组织的干部;优秀青年学生主要包括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社会实践、青年志愿服务、勤工创业、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

      五、培养目标

      使大学生骨干学习和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成长为按照“四个新一代”要求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体培养目标是“四个明显提高”:

      政治觉悟明显提高。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方向正确,立场坚定;对党、国家和人民感情深厚,确立为祖国和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价值取向。

      理论水平明显提高。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党的政策方针,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学习有一定深度,自觉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

      工作能力明显提高。熟悉管理学等学科基本知识,掌握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工作思路清晰,程序正确,方法科学;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强,工作有实效。

      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思想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协调发展,民主法治观念、科学素养、奉献精神等达到较高水平,专业学习、社会工作、身心健康等成绩突出。

     六、培养内容和形式

      (一)科学安排培训时间和培训人数

      每年安排一期,训期为一年。每期培训人数160人。

      (二)分级培养、分层推进工作

      着力构建学院、系部两级分工负责、分层实施的培训格局。学院开办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对全院的学生骨干进行以“五个一”(即:确定一个课题,安排一周理论学习,参加一次集中学习研讨,参加一次实践锻炼,参加一次素质拓展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培养;学院开办共青团专职干部和青年教师培训班,每年对共青团专职干部和青年教师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各系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系部优秀青年学生的培养方案。

      大力扶持学生理论学习社团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理论学习社团的带动作用,促进大学生理论学习和思想交流,引导更多大学生骨干参与理论学习。

      (三)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种子库和导师队伍建设

      学院、系部两级团组织都要建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种子库”(即学员电子档案库),实行学生骨干的培养、使用、举荐动态化管理,使大学生骨干培养成为我院育人特色的精品工程;学院要逐步形成完备的师资力量体系,建立健全“青马工程”导师库,成立导师团,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导师对学员个人或团队的分类辅导机制,充分发挥导师在大学生骨干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四)拓展拓宽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渠道

      一是组织大学生骨干在假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院以大学生骨干培训学员为主体,每年组建重点服务团队,深入企业、厂矿、乡村,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锤炼品格,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二是组织和引导大学生骨干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每人每年应参加不少于30小时的志愿服务。三是创造条件引导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优秀青年学生广泛参加各种对外考察交流活动。充分依托全国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实践和社会观察活动、全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暑期实习计划、台湾与大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大专青年交流研习营等载体,大力构筑青年学子对外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双向交流互动。

      (五)构建大学生理论武装工作的网络平台

      完成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利用网络在线学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的方式,开展每期一年的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大骨班”学习模式,进一步提升大学生骨干培养的专业性、系统性、科学性。

     加强新媒体建设,深入实施“红网工程”。加强网络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员、评论员、策划员和技术员队伍建设,做好院级和系级各平台的相关链接,增进资源共享,构建纵向分层、横向互通、交流便捷、多方对接的“青马工程”网络体系,充分发挥网络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开设学员QQ群、微博,建立即时通讯群、飞信平台和手机报平台等方式,加强联系和跟踪反馈分散教育成效。

      七、机制建设

       (一)健全培养机制

       “青马工程”实行“统一时间、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评优、统一发证、统一认证”。学院、各系部在规定的时间统一开展培训工作,培训内容相对一致,统一组织考试、评优、发证和认证。各系部要出台制度,规范办学行为,保证培养质量。

       (二)完善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优秀学生骨干选拔推荐机制,及时将优秀的学生骨干逐级选拔到上一级别的骨干队伍中,并重点进行培养;二是加强十佳大学生、“自强之星”、“桃李之星”、优秀团员、学联优秀干部、社团优秀干部、优秀志愿者、礼仪队优秀队员等的评选工作,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三是进一步完善“推优”工作机制,加大“推优”工作力度,及时将优秀学生骨干吸收到党组织中间来。

       (三)建立保障机制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一项系统工程,学院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在师资、经费、场地、时间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保障。培养经费从团费、共青团活动专项经费中支出,培养对象参训情况与评优、入党挂钩,马列教研部要在师资上给予支持。

       (四)实行跟踪联系制度

       实行自治区、学院、系部三级大学生骨干的跟踪联系制度,建立历届培养的大学生骨干信息库,跟踪了解他们的去向和状况,对他们的成长给予关注和支持。

       

                                   二〇一三年三月